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小赛什腾山斑岩型铜矿床产于柴北缘造山带之西端,NW向柴北缘深断裂和NEE向阿尔金深断裂分别从其旁侧通过,这两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含铜斑岩的控岩构造.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呈岩墙状侵位于晚加里东期层状杂岩体的闪长岩相中,环绕该斑岩体发育有斑岩型Cu(Mo)矿化及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这些蚀变以斑岩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相应的面型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为主要类型及高温-高盐度为基本特征,其中,在钾硅酸盐化蚀变岩内分布有含盐度达48%的含NaCl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500~600 ℃之间,测压显示其成矿深度约在1~1.8 km,表明该含铜斑岩成矿系统形成于典型的高位、浅成环境.同位素测年结果确认,斑岩铜矿化形成于218.5±3.59 Ma.详细的研究与对比认为,小赛什腾山铜矿床具有国内斑岩铜(钼)矿体系根部带的特征.
推荐文章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工程地质选址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
区域稳定性
天文台选址
智能算法
赛什腾山
青海小赛什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斑岩型铜矿床
蚀变
元素组合
元素分带
青海省
青海小赛什腾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小赛什腾铜矿
斑岩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青海省
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
大别山
成矿岩体
成矿机制
斑岩型钼(钨、铜)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赛什腾山斑岩铜(钼)矿床根部带的特征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根部带特征 小赛什腾山 柴北缘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1-2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8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3.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丰成友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99 3672 35.0 57.0
2 李大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62 1965 25.0 42.0
3 张德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55 2349 29.0 48.0
4 崔艳合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1 395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27)
二级引证文献  (138)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斑岩铜(钼)矿床
根部带特征
小赛什腾山
柴北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