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考察内相乙醇加入量及其他制备因素对聚丙交酯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水略溶性药物氟尿嘧啶和水溶性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为模型药物,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维持其他制备条件不变,改变内相乙醇加入量、理论载药量、聚丙交酯浓度、溶剂挥发时间及聚丙交酯分子质量,考察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和释放的影响.结果随着内相乙醇加入量的增多,微球形成加快,微球的粒径减小,模型药物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略有升高,但乙醇加入量太多时载药量及包封率均明显降低.内相聚丙交酯浓度越大,形成的微球粒径越大,载药量及包封率也愈大.理论载药量对微球粒径影响不大,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包封率随理论载药量的增加而减小,而氟尿嘧啶为理论载药量为15%时,包封率最大.溶剂挥发时间在0.5~3h,微球的性质无明显变化.分子质量愈小,微球的粒径愈小,载药量及包封率亦随之减小.结论内相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提高药物的包封率,并减少有毒含氯溶剂的用量.
推荐文章
聚右旋丙交酯和聚左旋丙交酯乙交酯的制备及其共混物的结晶行为
右旋丙交酯
左旋丙交酯
乙交酯
聚合物
制备
结晶
微波辐射下开环共聚合成聚乙交酯-丙交酯
乙交酯
丙交酯
微波辐射
开环共聚
丙交酯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丙交酯
精制
熔融结晶
耦合技术
绿色工艺
可生物降解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粒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
药物载体材料
聚丙交酯乙交酯
聚合物微粒制备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溶性药物聚丙交酯微球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南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聚丙交酯 微球 乙醇 乳化/溶剂挥发法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4
字数 47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981.2003.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伟 复旦大学药学院 50 551 12.0 22.0
2 阙俐 复旦大学药学院 6 13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丙交酯
微球
乙醇
乳化/溶剂挥发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药学
月刊
1672-2981
43-1408/R
大16开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42-29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