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青藏高原北部第三纪火山岩中的麻粒岩包体为深部地壳岩石捕虏体.麻粒岩具有石榴石、斜长石、紫苏辉石、普通辉石、石英等矿物组合,为变质峰期的产物,其原岩为富含泥质的沉积岩.麻粒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经估算为1 061 ℃~1 222 ℃和1.010 GPa~1.124 GPa,相应的深度为36.7 km~40.9 km.上述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北部的麻粒岩是在陆内板块挤压碰撞、剪切、地壳叠置增厚的条件下,由动热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区深部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青藏高原北部火山岩区
低速体
印度岩石圈地幔
层析成像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藏北
新生代火山岩系列
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北羌塘新生代火山岩中的麻粒岩捕虏体
麻粒岩捕虏体
新生代火山岩
北羌塘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黑石北湖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成因
钾质火山岩
岩浆作用
岩浆源区
新生代
青藏高原北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包体特征及其成因
来源期刊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麻粒岩包体 岩石特征 岩石成因 新生代火山岩 安山岩 青藏高原北部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367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88.14+4
字数 30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749.2003.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伊海生 167 2436 27.0 39.0
2 林金辉 117 1392 20.0 31.0
3 赵兵 53 357 9.0 16.0
4 王成善 106 2656 30.0 46.0
5 时志强 58 969 16.0 30.0
6 李保华 29 285 10.0 15.0
7 黄继钧 20 379 9.0 19.0
8 李奋其 6 6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粒岩包体
岩石特征
岩石成因
新生代火山岩
安山岩
青藏高原北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双月刊
1001-1749
51-1242/P
大16开
成都理工大学内
62-35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5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