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ERCP后CT扫描技术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81例病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在ERCP检查后1/2~2 h内进行CT横断面扫描.53例病人采用普通CT机,后28例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按四分法分别对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图象质量和对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普通CT图象优质的病例为34%,多层螺旋CT为57.1%,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利用多种三维重建法重建出的胆胰管树与ERCP的胆胰管树结构一致,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可以显示突向腔内的结节.普通CT图象质量较差的9例(17%)是由于造影剂星状伪影、肠道大量气体及病人闭气不严所致.普通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7%(5l/55例)和94.4%(27/28例).结论:改进ERCP后CT扫描技术有助于改善图象质量和充分显示病变特点.
推荐文章
阻塞性黄疸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胆管阻塞,肝外
ROC分析评价超声和CT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黄疸,阻塞性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ROC曲线
86例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
阻塞性黄疸
计算机体层扫描
诊断
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
黄疸/超声检查
胆汁淤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进ERCP后CT扫描技术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的评价
来源期刊 河南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胆管阻塞,肝外 对比研究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75.7
字数 35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03.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英辉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97 454 11.0 16.0
2 杨玉秀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95 402 11.0 14.0
3 梁宝松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18 66 5.0 7.0
4 程天明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40 158 7.0 10.0
5 郭荥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2 2 1.0 1.0
6 朱绍成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61 325 10.0 15.0
7 张继良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48 174 8.0 11.0
8 李修岭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3 170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胆管阻塞,肝外
对比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医学研究
旬刊
1004-437X
41-1180/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学府广场一期2号楼-1001
36-1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8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