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为25 ℃.病菌在pH值4~9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病菌生长略喜酸性.病菌对氮源蛋白胨利用最好,对碳源蔗糖利用最好.咪鲜胺(1~500 mg/L)、丙环唑(100~500 mg/L)、甲基立枯灵(500 mg/L)和恶霉灵(500 mg/L)能完全抑制病菌生长,百可得(1~500 mg/L)和多菌灵(1~500 mg/L)抑菌效果较差.生防菌SFB1、SFB2、SFB3和SFB4有较强抑菌能力,抑制生长率分别为85.29%、85.29%、73.53%和70.59%.
推荐文章
一株百合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百合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层出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抗病育种
研究进展
广西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分布
香蕉枯萎病菌
生理小种鉴定
群体分布
广西
香蕉枯萎病防治剂的筛选
香蕉枯萎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古巴尖镰孢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植保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0-9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6.67
字数 29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86.2003.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秀娟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94 1591 24.0 34.0
2 陈福如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91 1256 19.0 30.0
3 阮宏椿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53 693 15.0 22.0
4 谢世勇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2 297 9.0 17.0
5 李韬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6 433 8.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335)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2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9(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0(5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2(4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3(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5(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蕉枯萎病
古巴尖镰孢
生物学特性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286
36-1028/S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44-10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55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