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馆陶组河流相薄砂体油藏在胜利探区广泛存在.在济阳拗陷的滨浅海地区,发现了孤东、孤岛、埕岛三个亿吨级大油田,均为胜利探区典型的浅层油气富集单元.大型披覆构造带是馆陶组成藏的主要场所,这一认识在过去的勘探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然而,随着勘探的发展,在构造的斜坡带甚至洼陷中也找到了馆陶组的岩性油藏,如老河口和飞雁滩两个油田的发现,为馆陶组油藏的勘探开辟了新领域.通过对老河口油田的勘探开发实例分析,对浅层油气运移成藏方式有了新认识,建立起缺少大型油源断层条件下的斜坡带河道砂体的成藏模式,从而大大拓展了河道砂油藏的勘探领域;同时探索出一套建立在三维可视化基础上的河道砂体识别及描述方法;并对河道砂体的含油性预测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勘探成功率.
推荐文章
老河口油田适度防砂技术
适度防砂
陶粒
充填防砂
预充填冲锋筛管
现场应用
无筛管压裂防砂技术在老河口油田的适用性分析
无筛管压裂防砂
疏松砂岩
老河口油田
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为例
源外斜坡区
油气藏要素
西部斜坡
松辽盆地
曲流河储层构型中废弃河道的识别及其分布模式——以孤岛油田馆上段为例
曲流河
储层构型
废弃河道
单砂层
点砂坝
孤岛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斜坡带曲流河道砂体成藏模式及描述方法--以老河口油田为例
来源期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馆上段 曲流河道 成藏模式 三维可视化 吸收系数 瞬时频率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1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210.2003.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臣强 5 37 3.0 5.0
2 张明振 13 149 6.0 12.0
3 魏红梅 3 1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馆上段
曲流河道
成藏模式
三维可视化
吸收系数
瞬时频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双月刊
1000-7210
13-1095/TE
大16开
河北省涿州市11信箱石油学会
196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35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