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痘病毒与绿僵菌合用防治蝗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合用可以显著增加防治效果,用含毒的麦麸(痘病毒1.67×105OBs/头+绿僵菌1.67×105孢子/头)比单独用绿僵菌(1.67×105孢子/头)防治3龄黄胫小车蝗和东亚飞蝗效果好,感染10d的增效率分别为48.4%和40%.痘病毒增效作用与其用量有关,在混合剂中的含量越高,增效作用越强.
推荐文章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及对寄主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
化学杀虫剂
增效作用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酶活性
意大利蝗痘病毒田间杀虫效果初报
意大利蝗
痘病毒
绿僵菌
杀虫效果
应用绿僵菌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绿僵菌
东亚飞蝗
亚洲小车蝗
草原蝗虫
油剂
绿僵菌微胶囊剂防治黄脊竹蝗的潜力评价
绿僵菌
微胶囊
黄脊竹蝗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绿僵菌治蝗的增效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防治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 绿僵菌 蝗虫 增效作用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33.2|S476.13
字数 16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9261.2003.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英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学系 20 184 10.0 13.0
2 李永丹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学系 20 150 9.0 11.0
3 赵朝阳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学系 3 22 2.0 3.0
4 覃晓春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学系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
绿僵菌
蝗虫
增效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双月刊
2095-039X
11-5973/S
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
2-50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5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83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