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苏棉9号为对照,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 F1代在江苏沿海棉区的种植表现与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抗虫性方面,中棉所29对棉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没有抗性;对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其抗性强度依次为 2代>3代>4代,明显呈现出随棉花植株的生长和棉铃虫代次及虫龄的增加而逐步递减的趋势 ;2个供试品种的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大;中棉所29大田捕食性天敌总量比对照品种增加3 成左右,寄生性天敌数量远低于后者.抗病性比较,中棉所29苗期炭疽病、立枯病和苗蕾期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均低于对照,表现出较高的抗(耐)性;但铃病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29还具有生长旺盛、单株成铃数多、结铃集中、成熟早、铃重高等特点 ;在非施药区,中棉所29的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0.17%和22.67%;在施药区,中棉所29的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5.40%~6.38%,但由于衣分率低,皮棉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 2个品种施药治虫处理的产量均高于非施药处理.经济效益核算,中棉所29比对照品种增收节支近1 500元/hm2.
推荐文章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中棉所30
中棉所16
碳代谢
氮代谢
棉花
Bt转基因
转Bt基因抗虫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性状的研究
生育特性
经济性状
转基因棉
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表达的时空动态
抗虫棉
Bt基因
晶体蛋白
时空动态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和多种不同性状棉抗黄萎病性比较
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
抗黄萎病性
籽棉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29抗病虫性及生育性状表现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中棉所29 抗病虫性 生育性状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育种与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7-9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62
字数 5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3.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春宏 38 232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7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棉所29
抗病虫性
生育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