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由于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贮存的天然气几乎都是多组分的,因此,气藏储层孔隙介质中的气体吸附问题只能用多组分模型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文章在对化工领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10个多孔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拟合得到的单组分模型参数值,以及相应的储层孔隙介质多组分气体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气体组分数目较少,可以利用WilsonVSM模型对储层孔隙介质混合气吸附进行关联,若考虑到计算的简便,则DSL模型是最佳选择;②当气体组分数目较多,用FHVSM模型计算所得的吸附数据和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偏差最小;③由于气藏气体组分的数目都大于3个,因此将FHVSM模型运用于实际气藏吸附计算时将获得比其它模型更好的效果.
推荐文章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探讨
储层
岩心
烃类气体
吸附模型
煤对多组分气体吸附特征研究
吸附
多组分
混合物
气体
实验
采收率
烃类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
多孔介质
表面
气态烃
吸附
储集层
研究
考虑吸附现象作用的三维四相多组分模型
凝析油气藏
多孔介质
吸附
多维模型
多组分相
相平衡
相态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储层孔隙介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储集层 岩心 多组分混合物 吸附 数学模型 计算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试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3.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成华 51 408 11.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集层
岩心
多组分混合物
吸附
数学模型
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