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表述了"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水污染程度的见解",黄河水中泥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增大了水质监测结果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我们与其他学者在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他们认为,泥沙含有或吸附了耗氧有机物质,不能忽视其作为面源污染物的影响.而我们认为,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无害的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强氧化剂条件下,可被氧化而耗氧,但在正常的地表条件(低温、低压、中性)下,其被氧化而耗氧的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我们的认识是,不应将黄河泥沙中的天然腐殖质与通常观念上的耗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COD数值不是评价与判断黄河水污染状况的良好水质指标.
推荐文章
黄河水体COD监测技术探讨
有机物
CODMn
CODCr
监测技术
泥沙
黄河
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问题研究
COD
水质监测
水质评价
悬浮泥沙
清水
浑水
含沙量
黄河
生物无纺布反应器预处理黄河水的试验研究
无纺布
黄河水
生物预处理
适应黄河水水稳剂的开发与应用
循环水
水稳剂
腐蚀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水的COD值能够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吗?
来源期刊 环境化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河 水污染 化学需氧量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6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X13
字数 23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4-6108.2003.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静生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43 2546 30.0 43.0
2 张宇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38 620 12.0 24.0
3 何大伟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15 637 12.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81)
二级引证文献  (78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5(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6(3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7(4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08(4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09(5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0(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1(7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12(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2)
2013(8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7)
2014(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2)
2015(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6(6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17(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8(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9(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河
水污染
化学需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化学
月刊
0254-6108
11-1844/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39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06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64482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