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置入人体后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方法全组共3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常规方法置入ASO,于术后24~48 h、3个月及1年以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进行X线平片检查.选择左侧位片,以CR自带测量系统测量封堵器左、右房盘状结构中心的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的间距(D1)、封堵器左、右房盘状结构的直径(D2、D3).同时,患者亦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以评价封堵效果及封堵器对毗邻结构的影响.结果 34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本组病例ASD直径为(20.09±6.00) mm(6~29 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3.97±5.93) mm(10~34 mm).34例均完成了术后24~48 h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10例完成了术后1年的随访.术后3个月D1较术后24~48 h缩小,提示封堵器厚度变薄,D2及D3则无明显改变;术后1年D1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缩小,提示封堵器厚度继续减小,而D2及D3未见显著改变.D1与封堵器的直径呈部分相关.随访中TTE示ASD均完全闭合,未见残余分流;ASD毗邻结构未见受到封堵器形态变化的影响.结论应用X线平片及TTE可对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体内后的形态进行无创性观察.封堵器的厚度与其直径部分相关,在随访中厚度逐渐减小,几何构形更趋良好.封堵器几何形态的改变对其疗效未产生影响.
推荐文章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穿刺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缺损,先天性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护理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体内后形态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1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2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03.04.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月刊
1004-8812
11-315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82-66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