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及其分布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做法.岩心数据表明,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基于流动带指标可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的组合形式也不同.流动单元的分布可用来表征平面渗流能力的差异和剩余油的分布.分别将以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研究为核心的一套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扇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储层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推荐文章
老区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高含水
剩余油分布
相对渗透率
流度系数
有效厚度
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剩余油
流动单元
剩余油饱和度
沉积微相
微构造
提高采收率
Gh油田剩余油分布及开采潜力研究
Gh油田
剩余油
类型
分布
潜力
评价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含水油田
微观剩余油分布
宏观剩余油分布
提高采收率
油藏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年,卷(期) 2003,(z1) 所属期刊栏目 Ⅴ 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3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3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3.z1.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斌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47 298 9.0 16.0
2 郑浚茂 31 700 16.0 26.0
3 毕研斌 4 130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