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养分虽然在理论计算时,会出现氮素营养亏缺,但是生产实际中,由于施肥的缘故,大豆重迎茬并没有造成养分的明显偏耗,不仅氮磷钾三元素如此,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是不同轮作方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不施肥的盆栽条件下,大豆以及玉米、小麦重茬种植都比正茬轮作多消耗了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其中重茬大豆对全磷和速效钾的消耗高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大豆重迎茬种植,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多数营养元素、特别是对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能力下降,但是,对于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增加;增施钾肥能显著地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这一切都说明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根对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对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Ⅳ.重迎茬大豆的土壤养分与养分吸收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重迎茬 土壤养分 吸收能力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6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65.1|S606
字数 62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841.2003.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晓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91 4614 39.0 57.0
2 许艳丽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57 2227 26.0 37.0
3 徐永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4 123 4.0 4.0
4 刘忠堂 28 201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23)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重迎茬
土壤养分
吸收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