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各重要组分对实验性肠菌群失调症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海生元"纠正肠菌群失调症的疗效机制.方法:(1)制备SPF-BALB/c小鼠肠菌群失调症模型;(2)处理因素分组:对照组设自然恢复组(空白对照)和生理盐水组(安慰剂对照).治疗组按"海生元"制剂中的主要药效学干预成分(组成成分)分为:T9菌液(双歧杆菌)组,M9菌液(乳杆菌)组,螺旋藻组,组方中药组,复方制剂("海生元")组.(3)比较观察各组疗后第2、4、6天腹泻症状恢复情况及全程治疗后(共6 d)肠菌群定量分析结果.结果:(1)各处理组对模型小鼠腹泻恢复的影响:疗前各组100%为Ⅱ~Ⅲ(中~重)度腹泻.疗后第2天,两对照组Ⅱ~Ⅲ度腹泻为99%和93%,而5个治疗组依次为53%、51%、58%、67%和47%;疗后第4天,两对照组Ⅱ~Ⅲ度腹泻为65%和57%,而5个治疗组依次为15%、21%、19%、24%和16%;疗后第6天,两对照组和组方中药组Ⅱ度腹泻率分别为36%、29%和18%,其余各组均正常或为I度(轻度)腹泻.上述7个处理组大便正常率分别为21%、21%、86%、79%、77%、45%和89%,以复方制剂("海生元")组最高.(2)各处理组肠菌群定量分析:两对照组疗后第2、4、6天,五种肠道生理菌(肠杆、肠球、双歧、乳杆、类杆菌)数量逐渐递升,但一直明显低于正常健康小鼠.与疗前比较,各治疗组全程治疗(共6 d)后,T9菌液组双歧杆菌上调非常显著(P<0.01),肠球、乳杆、类杆菌为显著(P<0.05);M9菌液组双歧、乳杆菌上调非常显著(P<0.01),肠杆、肠球、类杆菌为显著(P<0.05);螺旋藻组肠球、类杆菌上调非常显著(P<0.01),双歧、乳杆菌为显著(P<0.05);组方中药组双歧、乳杆菌明显上调(P<0.05);复方制剂组肠球、双歧、乳杆、类杆菌均上调非常显著(P<0.01),肠杆为显著(P<0.05).结论:本文初步证实复方益生菌制剂"海生元"中,生理性细菌(双歧和乳杆)对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恢复起主导作用;螺旋藻充当了益生元的角色,但对五种生理性细菌的促增殖作用上有突出特点;组方中药整肠作用不明显,且早期和后期对菌群增殖的影响显著不同,提示有更为复杂的调节机制,复方制剂组("海生元")对肠道主要优势菌--双歧、乳杆菌、肠球菌的促增殖作用明显优于其各个组分的单独作用,提示合生元类制剂在调整微生态平衡失调方面较益生菌和益生元有明显优势,应成为今后微生态调节剂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