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2(105 IU/L)体外诱导PBMC 5 d,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BAS-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γ、TNF-α、sFasL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2(105 IU/L)体外诱导PBMC 5 d时,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而且在培养的第4天杀伤活性最高(P<0.05),诱导PBMC 4 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105 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γ、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单核细胞/免疫学 细胞毒性试验,免疫 肿瘤/免疫学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8-2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2.11|R392.12|R446.61|R733.05
字数 28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03.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117 639 13.0 18.0
2 谭锦泉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17 120 5.0 10.0
3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59 345 11.0 14.0
4 程昌斌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4 31 3.0 4.0
5 黄建尧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4 21 2.0 4.0
6 杨明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55 257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细胞介素2
单核细胞/免疫学
细胞毒性试验,免疫
肿瘤/免疫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