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漓江流域两种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典型峰林平原与典型峰丛洼地的自然特征研究对比表明,两者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岩溶形态(包括石峰与洞穴)、地势分布、水文网、土壤与植被、洪水灾害与系统输入输出功能等方面,其中岩溶形态、地势分布、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是两种系统存在显著差异的关键因素.典型峰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外源水来源丰富,地下水分布均匀,土层成因多、分布广,具有城市发展、人群集聚的良好基础条件,但洪水灾害、枯季缺水、地面塌陷是影响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问题;典型峰丛洼地山地多,地势高,缺乏外源水,地下水埋藏深,土地资源贫乏,导致生境条件恶劣,不适于人群集聚,自然村落发展条件处于明显劣势.
推荐文章
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漓江流域
基于地形梯度的甘肃白龙江流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分布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分布
地形梯度
InVEST模型
甘肃白龙江流域
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灰色线性规划
结构优化
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漓江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漓江流域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差异
来源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 自然特征 差异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25|Q148
字数 52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037.2003.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银红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5 74 4.0 5.0
2 陈余道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0 368 12.0 19.0
3 蒋亚萍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16 230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9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68)
二级引证文献  (113)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漓江流域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
自然特征
差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资源学报
月刊
1000-3037
11-1912/N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科院地理资源所
82-32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06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