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要利用1997-2000年6~9月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实施人工增水实验所获取的各类降水云层回波、雨滴谱及多点宏观气象资料, 进一步阐明各类云层降水中对流作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并且通过全过程的雨滴谱的演变个例, 初步揭示了该地区云中降水微物理过程可能存在冷云和暖云两种机制且暖云机制起重要作用.以上是该地区产生降水频繁的重要原因.
推荐文章
基于植被降水利用效率和NDVI的黄河上游地区生态退化研究
降水利用效率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生态退化
生态恢复
识别
黄河上游地区
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激光雨滴谱
降水云系
微物理参数
黄河上游
对流性降水云辐射特性研究
MM5
辐射传输
辐射亮温
云廓线
黄河上游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
降水分布
环流特征
人工增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上游降水云层对流特性及降水微结构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高原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云微物理 降水机制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5-39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426.5+1
字数 71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534.2003.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德力格尔 11 228 6.0 11.0
2 赵仕雄 3 39 1.0 3.0
3 涂多彬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 1 3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75)
二级引证文献  (379)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6(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7(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08(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9(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0(3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1(4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2(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3(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4(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5(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河上游
云微物理
降水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气象
双月刊
1000-0534
62-1061/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54-4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5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