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定位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计调查样地130多块,收集样地调查资料300多块;调查解析木120多株;收集已有解析木材料300多株.首先利用解析木材料建立了樟子松的DemaerchalkⅠ削度/材积方程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和样地及解析木材料,计算和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幼林经济生产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按照现实的樟子松人工林密度体系,幼龄阶段(40年以下)只能获得较高产量的小径材,无法获得较高产量的小头直径12 cm的高级纸浆材,更无法获得小头直径20 cm以上的大径材.要想在尽快获得大径级用材,就必须采用比现实林分低得多的密度体系;(2)采用较高的初植密度,并采用强度较大的间伐机制,对小径材和大、中径材的生产都是有利的;(3)樟子松人工林在密度适当的情况下,达到本地区速生丰产林对蓄积增长量的要求是完全可以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济生产力
来源期刊 植物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幼林 削度/材积方程系统 小径材 纸浆材 大径材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38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759
字数 60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102.2003.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海龙 182 2130 24.0 34.0
2 刘继生 延边大学农学院 55 287 10.0 12.0
3 符洪宇 3 19 2.0 3.0
4 姚成滨 2 9 1.0 2.0
5 胡海东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7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樟子松
人工幼林
削度/材积方程系统
小径材
纸浆材
大径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研究
双月刊
1673-5102
23-1480/S
大16开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14-77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97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