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稻中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由多基因(QTL)控制.研究QTL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对于培育高产和稳产的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6个优良的品种为供体亲本,以华粳籼74为轮回亲本,通过微卫星标记辅助回交选择培育了一批单片段替换系,随后利用所培育的单片段替换系进行了QTL分析和基因定位.主要结果有:1、利用258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供体亲本和轮回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6个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间的多态率在32.98%至60.78%之间,平均47.81%,粳型供体亲本比籼型供体亲本的多态性要高.2、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植株所含的替换片段数逐渐减少.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平均每个植株携带有12.50、5.98、1.69和1.46个替换片段.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也随回交和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变短.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5.43cM、22.38cM、20.78cM和18.15cM.回交世代替换片段变短的速率(11.99%)比自交世代变短速率(7.15%)要快.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轮回亲本基因组的恢复率分别为82.24%、92.55%、98.04%和98.52%.3、在BC3F2和BC3F3代,共选育出111个单片段替换系,其中独一无二的单片段替换系共42个.BC3F2代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估算长度在2.00cM到64.80cM之间,平均为21.75cM,而BC3F3代中替换片段的估算长度在6.05cM到48.90cM之间,平均为20.95cM.12条染色体中仅第11染色体没有选择到单片段替换系.所选育的单片段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总长为2367.50cM,基因组的覆盖长度为704.50cM,覆盖率为39.25%.4、在52个单片段替换系的22个性状中共鉴定出了234个QTL.每个性状鉴定出的QTL数在3到19个之间,平均4.50个.每个替换系鉴定出的QTL在2到15个之间,平均10.64个.QTL加性效应的大小因性状和替换系不同而不同,低至-0.02(0.79%)的加性效应(如谷粒宽度)均能检测到.在RM237, RM322、RM225和RM481标记附近的各种性状中同时检测到了增效和减效的QTL.5、通过染色体替换作图,对7个单片段替换系中16个性状的QTL进行了定位.利用携带有相同替换片段的替换系进行QTL位置的确定.6、通过分析复杂性状的加性效应,对影响植高、每穗粒数和粒型的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分析QTL之间的相关性.7、对控制抽穗期、稃尖颜色、植株高度和粒型的基因进行了定位.抽穗期基因Hd-8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定位于第8染色体上,与PSM155紧密连锁.紫色稃尖基因Pa-6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定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RM253紧密连锁.株高基因Ph-1-3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PSM331紧密连锁.粒型基因Rlw-8-2为首次报道,定位于第8染色体的末端,与RM447紧密连锁,长粒表现为单基因隐性遗传.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一批单片段替换系,并成功地对这批材料进行了QTL分析和基因定位,从而证实了在水稻中通过微卫星标记辅助回交选育单片段替换系和进行QTL分析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