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其中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在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推荐文章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胜坨油田
沉积微相
精细油藏描述
剩余油分布
孤东二区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措施潜力分析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
软件
拟合
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9砂组沉积相研究
胜二区
沉积微相
测井相
产能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评价方法在胜二区沙二3-6单元的应用
3-6砂层组
砂体
地质模型
剩余油
分类治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沙河街组 沉积微相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剩余油分布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1.32|TE122.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2003.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树新 3 59 2.0 3.0
2 孙孟茹 4 51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307)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9(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0(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1(3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2(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5(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6(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7(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胜坨油田
沙河街组
沉积微相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剩余油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