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平顶山十二矿高灰熔点煤灰分别添加助熔剂(氧化钙和三氧化二铁)后灰熔点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1300℃~1550℃范围内适宜助熔剂添加量下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变化规律.实验表明:以灰的流动温度(t3)为选择依据,十二矿煤助熔剂氧化钙、三氧化二铁的适宜添加量相应为:3%~7%和5%~10%;助熔剂添加量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与气化温度密切相关.较低气化温度时,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温度的提高,助熔剂添加量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逐渐减弱,温度升至1550℃时,助熔剂的影响几乎消失.助熔剂在高温下的熔融、团聚导致其在煤焦中分散性的改变,从而使助熔剂在较低温度下具有的催化作用很快消失,这可能是高气化温度下煤焦气化反应性不受助熔剂影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推荐文章
秸秆灰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秸秆灰
煤焦
气化反应性
碘吸附值
高温烟气中煤焦气化行为
煤焦
高温烟气
气体产物
沉降炉
煤焦在气化合成气中高温气化反应特性
煤气化
固定床
碳转化率
动力学
合成气
钙对褐煤热解和煤焦水蒸气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褐煤
热解
煤焦
水蒸气气化
反应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助熔剂对煤焦高温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燃料化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助熔剂 高温反应性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9-2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51.13|TQ522.16
字数 2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2409.2003.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子彬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 106 1618 21.0 34.0
2 唐黎华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 40 822 17.0 28.0
3 王福明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 2 50 2.0 2.0
4 朱学栋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 54 679 15.0 24.0
5 蒋德军 2 65 2.0 2.0
6 张娜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 4 3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助熔剂
高温反应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料化学学报
月刊
0253-2409
14-1140/TQ
大16开
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太原165信箱)
22-5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0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1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