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区的一个经围湖造田形成的典型农业微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退田还渔的必要性与具体方案.结果表明,对小型湖泊通过围湖造田所形成的农业微域,在人工排水和土地平整不充分的情况下,其地貌和土壤还残留有原有湖泊的影响,处于原湖泊低处的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沼泽化和严重潜育化的特征.在该地区种植水稻产量比正常地区减产达16%~26.8%.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确定了该地区适宜退田还渔的具体位置和面积.按照这一方案实施的结果,该地区从1997~2001年的5年中精养鱼塘面积增加9倍,养鱼的效益比种植水稻高5~10倍,还减轻了该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排水压力.
推荐文章
水稻涝渍灾害防治技术
水稻涝灾
防治技术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对鄱阳湖区防洪形势的影响分析
退田还湖
防洪功能
防洪形势
鄱阳湖
内湖退田还蓄是减轻渍涝灾害的有效途径
内湖
退田还蓄
减轻
渍涝灾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方涝渍地区退田还渔的一个实例分析
来源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涝渍地 数量化理论Ⅰ 退田还渔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11
页数 7页 分类号 F301.24
字数 46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037.2003.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小海 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 77 5.0 8.0
2 刘威 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31 3.0 4.0
3 黄永平 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22 2.0 4.0
4 黄智敏 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15 3.0 3.0
5 金卫斌 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 106 5.0 10.0
6 李必华 湖北农学院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2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涝渍地
数量化理论Ⅰ
退田还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资源学报
月刊
1000-3037
11-1912/N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科院地理资源所
82-32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06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