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小和部位对动态增强CT表现的影响.方法:对37例周围型肺癌(直径≤30 mm组11例,直径>30 mm组26例),24例中央型肺癌(直径均在30 mm以上),术前行3 min内的动态增强CT扫描,术后肺癌组织行Ⅷ-R Ag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直径≤30 mm组的周围型肺癌到达高峰强化的延迟时间均在90 s,峰值后CT值下降快;而直径>30 mm组到达高峰时间均在60 s,且峰值后CT值下降慢.前者的平均高峰增强值(46.64±8 05)Hu显著高于后者(32 65±7 38)Hu(f=5 13,P<0.001);前者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f=2.12,P>0.05).54%(13/24)的中央型肺癌强化高峰在60 s,平均高峰强化值为(26.56±3.01)Hu,显著低于周围型肺癌(f=5.72,P<0.001).42%(11/24)的中央型肺癌的动态增强CT呈缓慢升高,且最大强化值均在16 Hu以下.结论:大小和部位不同的肺癌动态增强表现有区别,但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
推荐文章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动态增强CT扫描
CT平扫
小肺癌
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
诊断价值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孤立性肺结节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特征研究
肺肿瘤/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CT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肺癌
临床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肺癌动态增强CT表现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0,2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32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783.2003.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绪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系 102 596 13.0 18.0
2 吴建农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52 144 6.0 8.0
3 郑金旭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 86 437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7783
32-1669/R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出版楼5楼
28-19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