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国人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附着部位以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46侧国人灌注后防腐足标本,作胫骨前肌腱止点解剖学观察,组织学观察,记录胫骨前肌腱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要止点各自的数据,测量胫骨前肌腱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长度.结果根据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可分为三型:束状型28侧(60.87%);中间型14侧(30.43%);分叉型4侧(8.7%).胫骨前肌腱止点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分别为40侧(86.96%)和6侧(13.04%).成尸足及童尸足于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胫骨前肌腱的长度分别为72.33±5.29 mm和56.77±4.54 mm.结论若作胫骨前肌腱向外移植术时,注意将分叉型的变异止点完全切断.束状型和分叉型胫骨前肌腱不宜作半腱外移植术;中间型胫骨前肌腱适宜作半腱外移植术.
推荐文章
双侧前交叉韧带胫骨骨性止点对比
双侧
前交叉韧带
胫骨骨性止点
解剖
双股腘绳肌腱重建解剖学形态的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修复外科手术
双股腘绳肌腱移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胫骨前肌腱及其止点的应用解剖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胫骨前肌腱止点 马蹄内翻足 钩状足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3.72|R726.222
字数 1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73X.2003.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312 1381 18.0 24.0
2 张敬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8 23 3.0 4.0
3 彭明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55 216 9.0 11.0
4 刘利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64 214 8.0 11.0
5 王林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6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胫骨前肌腱止点
马蹄内翻足
钩状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173X
51-164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7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5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