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室内白背飞虱蜜露量、产卵量及卵发育率测定,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研究了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协青早A和珍汕97A表现出对白背飞虱比感虫对照品种TN1更感虫的"超感虫性",稻株上的若虫量分别高达371.1和292.5只/丛.在杂交稻汕优63和协优9308上的若虫数量与TN1上的相当,杂交稻的感虫性主要来源于其不育系亲本.在无杀虫剂防治的情况下,感虫杂交稻组合的千粒重和产量损失率高达22%和78%左右,不育系材料被完全毁灭,表现为虫量越大,千粒重下降幅度越大,产量损失率越高.蜜露量测定表明,恢复系明恢63和9803具有一定的耐虫性.白背飞虱在杂交稻及其亲本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没有显著差异.还对杂交稻抗虫性的改良进行了讨论.
推荐文章
杂交稻对白叶枯病菌主基因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杂交稻
白叶枯病
配合力
基因效应
中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白背飞虱
品种抗性
水稻
杀卵抗性
拒取食抗性
地方品种
中国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上白背飞虱多发生的成因探讨
白背飞虱
杂交水稻
感虫性
耐虫性
生物产量
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
两系杂交稻
SSR标记
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抗虫性 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年,卷(期) 2003,(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33.1|S433.112+.3|S511.034
字数 40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3.z1.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背飞虱
抗虫性
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稻科学
双月刊
1001-7216
33-1146/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中国水稻研究所内
32-9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5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28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