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李为母本、杏为父本进行李、杏远缘杂交,在获得果实的5个杂交组合中,授粉后30 d的坐果率为4%~30%,授粉后90~100d的坐果率为4%~16%.杂交后90~100d,取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S1:改良SH+62BA1.0 mg/L+IAA1.0 mg/L和S2:改良SH+62BA2.0 mg/L+NAA0.2 mg/L培养基上,杂种胚均可萌发.对萌发芽进行继代培养,结果在MS+6-BA1.0 mg/L+NAA0.5 mg/L培养基上增殖和生长良好.
推荐文章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
核果类果树
远缘杂交
杂交亲和性
新种质
棉属AD远缘杂种的合成及性状鉴定
棉属
远缘杂交
生殖隔离
形态学
基因组互作
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及远缘杂交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
赤霉病
鹅观草属
赖草属
黑麦属
偃麦草属
远缘杂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杂种胚培养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果树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杂种胚培养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62.2|S662.3
字数 36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980.2003.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发林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84 672 16.0 23.0
2 李红旭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77 321 9.0 15.0
3 赵秀梅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43 230 9.0 14.0
4 郝燕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82 295 9.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101)
二级引证文献  (30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2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7(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8(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3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0(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1(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4(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远缘杂交
杂种胚培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果树学报
月刊
1009-9980
41-1308/S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36-9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8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859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