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病变血管长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准备接受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冠脉单支病变或多支病变;支架置入一只或一只以上;年龄18~75岁;有明确的冠心病史;目标病变冠脉目测直径2.75~4.0 mm;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长度<30 mm;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10%.排除标准包括主动脉-冠脉窦口;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起始点处2 mm内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近5 d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目标病变处或附近有血栓.按病变血管长度≤20 mm和>20 mm分成A组和B组.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采用Medcon分析系统对造影结果进行QCA分析,以复查时冠状动脉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再狭窄的指标.结果 A组105例,B组5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支架置入术前冠脉造影显示靶血管病变的部位、类型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术后主要用药基本相同(抗血小板制剂、硝酸酯类、转化酶抑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降脂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QCA分析提示病变血管最小管径[(2.29±1.12) mm对(1.86±1.29) mm,P=0.028]、最终管径丢失[(0.85±1.03) mm对(1.22±1.18) mm,P=0.043]、丢失指数[(0.31±0.40)对(0.44±0.40),P=0.041].再狭窄率(26.7%对42.9%,P=0.0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病变血管长度>20 mm的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增高,两者呈负相关.
推荐文章
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研究——附63例报告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参考血管
再狭窄
血管直径
血管重塑
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预防作用的研究
血管支架成形术
再狭窄
脑心通胶囊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支架
再狭窄
机制
迟发性血栓
血管生成素-2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生成素-2
支架内再狭窄
预测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病变血管长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术 再狭窄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全国第六届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优秀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19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03.03.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术
再狭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月刊
1004-8812
11-315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82-66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