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IMD)和p16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RCC患者的根治性肾切除标本,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p16基因表达,分析IMD、p16基因表达与RCC分期、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MD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P<0.05),而与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随访5年内死亡者IMD明显升高(P<0.01);癌旁组织中p16阳性率(75.0%)显著高于RCC组织(48.7%),p16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而与IMD呈负相关性.结论:IMD是预测RCC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IMD和p16基因表达可为RCC的疗效和预后判定提供重要的资料.
推荐文章
食管癌患者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附56例检测报告
食管癌 基因,P16 基因,BC1-2 免疫组织化学 鳞状细胞癌
检测不同生物学行为肾癌内LVD和MVD的临床意义
肾细胞癌
瘤内淋巴管形成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肾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肾肿瘤
CD44v6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血管密度和p16基因表达对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
来源期刊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肾肿瘤 微血管密度 p16基因
年,卷(期) 2003,(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0-6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92
字数 28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20.2003.1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130 511 12.0 16.0
2 王家耀 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 37 104 6.0 8.0
3 贾瑞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74 243 7.0 11.0
4 马庆铮 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 37 157 7.0 10.0
5 王万忠 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 18 139 6.0 11.0
6 程继义 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 29 153 4.0 12.0
7 许纯孝 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 24 90 5.0 8.0
8 杜德利 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 12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肾肿瘤
微血管密度
p16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月刊
1001-1420
42-1131/R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38-12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5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85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