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加深对再生医学的理解,探讨皮肤再生医学对"深度烧伤"的界定与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传统疗法关于"深度烧伤"概念的认识和针对焦痂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文献复习,结合"皮肤再生医学"的现代理论与实践,从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方面对徐荣祥提出的三度六分法中六个烧伤深度界面综合分析, "深度烧伤"以传统方法治疗是否瘢痕愈合为基准,施加于创面上的一切疗法是否利于创面愈合为原则.结果:①传统疗法对"深度烧伤"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对焦痂采用的处理方法有碍于皮肤再生修复;②从"皮肤再生医学"角度拟定, 三度六分法中的深Ⅱ度深型是"深度烧伤"的最低界定深度;③"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是治疗一切烧伤创面的核心技术,Ⅲ度烧伤辅以"皮肤耕耘减张术"或"坏死层薄化技术"处理,能充分发挥"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的作用.结论:深Ⅱ度深型和浅Ⅲ度与深Ⅲ度合称为"深度烧伤", "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是皮肤再生的核心技术, "皮肤耕耘减张术"的最佳适应证为浅Ⅲ度创面, "坏死层薄化技术"有利于深Ⅲ度创面再生修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再生医学角度探讨深度烧伤界定与坏死组织层处理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皮肤再生医学 深度烧伤界定 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 皮肤耕耘减张术 坏死层薄化技术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644|Q785
字数 74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726.2003.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向清 8 84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皮肤再生医学
深度烧伤界定
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
皮肤耕耘减张术
坏死层薄化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双月刊
1001-0726
11-2650/R
大16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尚都国际中心A座31层
82-60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2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