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内蒙古草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间相互扩张地带的漫长历史中,凡农耕民族主宰时期均导致草原退化,生态受损;凡游牧民族统治时期都保持了草原丰美,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亦受到遏制.农耕民族的大量迁入和游牧民族的农耕化,致使适应草原牧区的游牧文化出现长期断裂,造成了垦殖型荒漠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应重视发展的文化维度,确立起适应该地区自然环境并继承游牧文化精髓的主导文化.
推荐文章
草原农垦区土地沙质荒漠化过程的生物学机制
草原农垦区
沙质荒漠化
灌木侵入
菌根
空间异质性
草原荒漠化的物理过程
开垦草原
过度放牧
滥采滥挖
沙漠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
来源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 垦殖型荒漠化 文化维度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F062.2
字数 92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218.2003.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恩和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34 198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16)
二级引证文献  (225)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2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3(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
垦殖型荒漠化
文化维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0-5218
15-1051/C
大16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6-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7
总下载数(次)
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