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内β照射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后边缘现象的发生机制.方法 4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26例, 28个支架内再狭窄)和单纯球囊组(20例,20个支架内再狭窄).放射治疗球囊导管长度为 40 mm,在普通球囊扩张满意后(残余狭窄<20%)沿标准导引导丝送到病变远端.放射治疗组均未再植入新的支架.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前降支内的病变最多见,而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内的病变较少;放射治疗组弥漫性及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分别为43%和35%)远远多于增生性狭窄(22%,P<0.01).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随访期内无死亡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病变部位血运重建率为19.2%,其中2例患者接受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例患者行再次单纯球囊扩张.6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9%.病变部位再狭窄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治疗组(60%).延迟血栓栓塞见于2例患者.放射治疗血管段远端正向重构显著.放射治疗段边缘现象发生率为20%.结论血管内放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正确定位导管及放射源是减少边缘现象发生的主要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β照射治疗后边缘现象及近期疗效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支架 放射疗法 边缘现象 辐射,电离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放射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37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03.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绍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179 956 16.0 23.0
2 叶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79 400 10.0 17.0
3 刘志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58 274 8.0 14.0
4 段宝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92 417 11.0 17.0
5 宋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8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血管
支架
放射疗法
边缘现象
辐射,电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月刊
2095-2848
32-1828/R
大16开
无锡市大娄巷23号
28-7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01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