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要论述了泥岩异常超压带内微裂隙的几种确定方法、分布及成藏机制的研究.表明东濮凹陷异常超压带微裂隙排烃带垂向分布在3 300~4 400 m之间,横向上区域性分布.同时,在微裂隙带内,泥岩孔隙度、伊蒙混层矿物含量、氯仿沥青"A"/TOC和20S/(20S+20R)C\- 29等值出现较明显的低值,说明该带出现油气运移.提出了泥岩混相涌流成藏模式.
推荐文章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模式
东濮凹陷三春集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研究
东濮凹陷
三春集构造带
隐蔽油气藏
成藏研究
车镇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生烃系统研究
沉积体系
烃源岩
复式生烃系统
早第三纪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东濮凹陷濮城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运聚系数研究
运聚系数
供烃边界
反算
含油气系统
下第三系
东濮凹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泥岩异常超压带微裂隙研究
来源期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异常超压带 微裂隙排烃带 成藏模式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4
页数 2页 分类号 TE112
字数 21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754.2003.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新海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4 1.0 2.0
2 王金萍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9 3.0 3.0
3 王峻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常超压带
微裂隙排烃带
成藏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双月刊
1000-3754
23-1286/TE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
14-10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52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