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5~6F 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置入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0.5~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3、C4水平.结果全组共30例外伤性脾破裂(AAST Ⅴ级以下),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全部存活,免疫指标正常.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推荐文章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附12例报告)
脾破裂/外科学
脾动脉
栓塞,治疗性
脾动脉栓塞与腹腔镜手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联合应用
脾破裂
创伤和损伤
栓塞,胆固醇
腹腔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破裂/治疗 栓塞,治疗性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2-29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7.62|R459.9
字数 24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03.04.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破裂/治疗
栓塞,治疗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