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条件下,通过选点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土壤颗粒组成呈现规律性变化,粘粒(<0.002 mm)含量从荒地红壤的39%下降到80 a稻田土壤的17%,而粉砂(0.02~0.002 mm)含量升高.土壤pH一般增加0.5~1个单位;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从荒地红壤的4.58 g kg-1和0.39 g kg-1增加到30 a红壤稻田的19.6 g kg-1和1.62 gkg-1,其后,即使利用时间长达80 a,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经3 a水耕利用后可从荒地红壤的0.5 g kg-1提高到1.3 g kg-1,表明通过施肥可使红壤磷素快速积累;而在水耕利用过程中,红壤稻田土壤的钾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经80 a利用的红壤稻田,0~10 cm土壤钾素含量仅为荒地红壤的80%;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也呈下降趋势.随着水耕熟化过程,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也明显升高.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的各项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还表明,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要达到高度熟化的稻田土壤肥力水平,需要经过30 a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