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1554.2 kg*hm-2,其次是FDA2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分别为7144.7 kg*hm-2和7213.1 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2 kg*hm-2,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水分等等;(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其核心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的低海拔地区,"焚风"作用相对较强,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海拔的升高,"焚风"作用不断降低,土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其影响的海拔范围更大,因而,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由此可见,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低海拔地区灌丛植被受人类干扰活动的频度较大,也是导致其地上生物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