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含铜表面积的铜宫内节育器(Cu-IUD)对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置三种新型、高效的Cu-IUD妇女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粘液,用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Cu2+浓度.结果:在置器后6个月内含铜T形宫内节育器(TCu380A-IUD)和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GvneFixIN-IUD)组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IUD)组,宫腔底部Cu2+浓度高于宫颈部,平均浓度分别为28.10±3.61μmol/L、6.91±2.51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置器3个月后,TCu380A-IUD和GyneFixIN-IUD组宫颈部Cu2+浓度有一定程度下降,而MCu功能性IUD组下降不明显.结论:含铜表面积小、纵径短的Cu-IUD随置器时间延长仍能在宫腔底部释放较高的Cu2+,而宫颈部Cu2+浓度变化相对不大.
推荐文章
对4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比较
宫内节育器
临床效果
比较
育龄妇女
宫内节育器现状
宫内节育器
安全性
机理
用途
宫内节育器移位嵌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宫内节育器
移位
嵌顿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新型含铜宫内节育器宫底及宫颈部Cu2+浓度的初步探讨
来源期刊 实用妇产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离子浓度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1-3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169.41
字数 22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946.2003.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新 240 1980 24.0 35.0
2 李明 171 1458 17.0 33.0
3 杜天竹 24 6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内节育器
离子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月刊
1003-6946
51-1145/R
大16开
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62-4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6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0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