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总结裂头蚴病新的流行特点、诊疗情况.[方法]1993年至2002年6月收治的11例、经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结合病理确诊裂头蚴的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误诊情况和治疗疗效.[结果]裂头蚴病有增多的趋势,2000年后9例(82%),且城市多见,患者皆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不熟蛇、蛙或海鲜类食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内脏组织器官受累多(54%,6/11),其中以肝脏损害常见;误诊率高;早期使用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效果好,肉芽肿明显形成者需手术切除.[结论]裂头蚴的流行有新的特点,临床上内脏受累多见,容易误诊,要重视裂头蚴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推荐文章
脑裂头蚴病1例报告
脑裂头蚴病
磁共振成像
迭宫绦虫属
寄生虫疾病
脑裂头蚴病的CT、MRI诊断
脑曼氏裂头蚴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
免疫学检查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脑裂头蚴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
免疫学检查
乳房裂头蚴病1例
乳房肿物
裂头蚴
病例报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11例裂头蚴病分析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 蠕虫蚴移行症
年,卷(期) 2003,(z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32.31
字数 2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3554.2003.z1.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潮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75 340 10.0 14.0
2 陈禄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23 145 8.0 10.0
3 杨绍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45 345 10.0 16.0
4 张晓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87 376 11.0 13.0
5 林炳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79 440 12.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68)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
蠕虫蚴移行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