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茎(生产枝)>老叶(当年生成熟叶)>主根>新梢(1芽2叶).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10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O.01).
推荐文章
水培茶树对铅的吸收与累积特性研究
茶树水培
铅盐浓度
铅吸收量
铅累积倍数
铅分布率
川西蒙山茶树中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
复合污染
吸收累积
生物量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茶树
分布
吸收累积特性
西番莲对镉、铅的吸收累积特性
西番莲
污染
累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茶树 土壤铅 吸收累积特性
年,卷(期) 2003,(1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2-1278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71
字数 63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8-1752.2003.11.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198)
二级引证文献  (316)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1(4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2(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3(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4(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5(4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6(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树
土壤铅
吸收累积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