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2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阻滞剂(ARB)厄贝沙坦和缬纱坦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防治心脑血管事件,减少再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将97例NYHA心功能Ⅲ、IV级的重症CHF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厄贝沙坦组(49例)、缬沙坦组(48例),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及2年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6个月、2年的患者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改善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亦显著,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明显,但上述指标,2组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2组治疗6个月和2年期间,预防发生心脑事件,再住院率减少,降低心脏性死亡等,2组作用相似,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出现率相似.结论:厄贝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重症CHF患者临床效果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相似,且不良反应均轻微,均可做为治疗重症CHF的新药物之一.
推荐文章
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
充血性心力衰竭
醛固酮
螺内酯
醛固酮阻断剂
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
米力农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生脉饮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生脉饮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功能分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AT1拮抗剂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导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 缬沙坦 治疗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临床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3-4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19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959.2003.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国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25 745 13.0 25.0
2 陶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90 455 12.0 17.0
3 王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36 238 7.0 15.0
4 高修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70 551 12.0 20.0
5 曾群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33 154 7.0 10.0
6 廖新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75 493 13.0 17.0
7 郑东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3 117 6.0 10.0
8 许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8 55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14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
缬沙坦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导刊
月刊
1009-0959
11-439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2-49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40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7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