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成功,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而目前,杂交稻不育系都存在严重的包颈现象,制约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福建农林大学杨仁崔教授利用直接辐射诱变技术,把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主要三系和两系不育系都转育成不包颈不育系,并已配制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进入省区试[1]."水稻eui基因的新发现,长穗颈不育系选育和高秆隐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建立"成果也于1999年9月通过专家鉴定[2].
推荐文章
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e-杂交稻
株形
产量构成
抗倒性
品质
辐射诱变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水稻
辐射诱变
eui基因
长穗颈不育系选育
e-杂交稻株形及产量构成
e-杂交稻
株形
产量构成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水稻
辐射诱变
eui基因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穗颈不育系及e-杂交稻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商界城乡致富
月刊
1004-7395
36-1286/S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68号中安国际大厦13层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