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变性增强.说明藻类毒素的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决定了致突变性测试结果。
推荐文章
微囊藻毒素降解的高级氧化技术
微囊藻毒素
高级氧化技术
富营养化
电化学氧化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藻毒素的降解
电化学氧化
铜绿微囊藻
活性氯
细胞完整性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微囊藻毒素
鱼类
毒性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致突变性比较
来源期刊 上海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藻细胞 裂解液 致突变性 藻类提取物
年,卷(期) 2003,(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5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X17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2 496 14.0 22.0
2 朱惠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2 716 17.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囊藻毒素
藻细胞
裂解液
致突变性
藻类提取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环境科学
双月刊
大16开
上海市钦州路50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143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