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容易消耗人体津液,并从口鼻先行入肺,"燥盛则干",若不及时化解,损伤肺阴,久之又可伤及胃阴,出现口干而渴,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征象.一般可用养阴、增液、润燥的药物来治疗,常用的中草药主要有下列一些:
推荐文章
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秋燥
中医古籍
辨证论治
数理统计
雷少逸辨治秋燥病浅析
雷少逸
秋燥
临床经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燥咳的辨治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燥咳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沙参麦冬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治秋燥
来源期刊 家庭中医药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3,(10) 所属期刊栏目 药苑天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家庭中医药
月刊
1005-3743
11-3379/R
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54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16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