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摘要:
目的:评价HR环重建枕颈部稳定性的生物力学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实验选用8具成人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制成颈1~2骨折脱位模型,随机先后采用HR环,枕颈钢板和枕颈后路钢丝固定,比较标本在不同内固定组别下的三维运动范围.临床应用HR环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不稳伴脊髓受压37例,术后定期X线检查,随访骨性融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HR环固定组C0~C3节段的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和侧弯的运动范围分别是5.6°,5.4°,10.9°和6.3°,比后路钢丝组分别缩小84.5%,113.5%,162%,179.4%,比枕颈钢板组分别缩小161%,76.2%,125.1%,93.9%,临床37例病人全部获得随防,平均随访26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平均骨性融合时间3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HR环固定能够较有效重建枕颈部的即时稳定性,临床应用骨性融合率高,外固定强度降低,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推荐文章
股骨颈骨折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股骨颈骨折
固定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实验在脊柱内固定发展中的应用进展
脊柱手术
内固定
生物力学
综述
髌骨骨折固定术式选择及生物力学分析
髌骨骨折
记忆合金髌骨爪
空心加压螺钉
张力带固定
生物力学
颈椎后路不同开门术式的生物力学评价
颈椎
手术入路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R环固定行枕颈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枕颈部不稳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枕颈融合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生物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7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5X.2003.0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尚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 207 1649 19.0 31.0
2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233 4335 34.0 55.0
3 朱青安 第一军医大学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56 836 18.0 26.0
4 黄建荣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 87 757 16.0 23.0
5 席光庆 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5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枕颈部不稳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枕颈融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5X
44-1153/R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1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