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IPC采用肝脏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结果IPC后肝组织中腺苷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IPC前应用腺苷A2受体拮抗剂后NO的升高被抑制(P<0.01).缺血再灌注(I/R)2 h后血清中TNF-α、AST、ALT、LDH及W/D水平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而IL-10含量降低(P<0.01);IPC、I/R前加入腺苷、IPC前应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显著地降低TNF-α释放和AST、ALT、LDH及W/D水平,提高IL-10含量,与I/R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IPC前应用腺苷A2受体拮抗剂(IPC+A2antag)和NO合成酶抑制剂NAME并没有能像IPC组那样有效降低TNF-α、AST、ALT、LDH及W/D的水平,提高IL-10的含量(P<0.01);而IPC前给IPC+A2antag组提供NO前体精氨酸又获得和IPC组同样的结果(P>0.05).结论IPC引起细胞外腺苷水平升高,腺苷A2受体活化,介导了NO合成增加,最终通过抑制效应器TNF-α的释放、增加IL-10的合成来实现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埋线预处理对ZDF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心肌
埋线
自噬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缺血预适应
雷帕霉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雷帕霉素
大鼠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功能
病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再灌流损伤 缺血预处理 腺苷 一氧化氮 细胞因子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2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30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8118.2003.04.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灌流损伤
缺血预处理
腺苷
一氧化氮
细胞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月刊
1007-8118
11-3884/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82-857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1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672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