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14例 Ib期及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 24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其中附壁成分在含 GM-CSF/IL-4的完全淋巴细胞培养液培养.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培养 7 d后,计算树突状细胞的产量,流式细胞术分析 HLA-ABC、 HLA-DR、 CD40、 CD80、 CD1a和 CD14的表达,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混合淋巴反应( MLR)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过 7 d培养,两组均诱导出典型形态和表型的 DC.宫颈癌患者单位体积外周血的未成熟 DC( ImDC)的产量为 67.3× 106± 33.8× 106 ,较对照组低( P< 0.05).研究组的 CD40、 CD80和 CD1a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分别为 18± 9, 15± 6和 71± 11,均较对照组低( P< 0.05);而两组 ImDC的 HLA-ABC、 HLA-DR表达强度相似( P >0.05).相同 PBL/DC比值,研究组 Im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ImDC)和健康对照组的 ImDC具有免疫学差异 ,提示在应用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时应考虑这种差异.
推荐文章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和鉴定
宫颈肿瘤
树突状细胞
外周血
细胞因子
负载宫颈癌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杀伤效应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裂解物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免疫抑制因子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作用
白细胞介素-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免疫抑制
鸡胚宫颈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宫颈癌
鸡胚尿囊膜
血管生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共刺激分子 免疫治疗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7-5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7.33
字数 35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3554.2003.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永排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30 272 10.0 16.0
2 林仲秋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255 1293 18.0 25.0
3 曹开源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61 218 8.0 10.0
4 康金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4 18 2.0 4.0
5 李志雄 德国Hamburg大学骨髓移植中心 1 7 1.0 1.0
6 谢宇芬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共刺激分子
免疫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