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在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新生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CCLS的M-27-p方案,测定新生隐球菌在热休克(42℃×30min)前后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机抽取其中7株新生隐球菌,采用鼠抗人、猪、狗等的Hsp70抗体,通过Westem印迹法来检测其Hsp70,根据实验信号强弱定性判断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Hsp70产量.结果:①在热休克后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MIC较热休克前有明显提高(P=0.002).②在42℃×30 min热应激下新生隐球菌Hsp70产量较在30℃培养下增加.结论: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下降受其热休克反应的影响.结合临床,在较难治愈的病例中Hsp70表达量增加,热休克反应增强;并可能产生与人体Hsp70的交叉免疫反应,推测其对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推荐文章
两性霉素B 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两性霉素B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观察
两性霉素B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脑膜脑炎
脑膜炎,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护理
两性霉素B含量的HPLC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性霉素B
注射用两性霉素B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热休克蛋白70 两性霉素B 最小抑菌浓度 Westem印迹法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9.5
字数 27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3.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241 1311 16.0 24.0
2 陈裕充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27 139 6.0 11.0
3 徐红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88 413 11.0 14.0
4 尹隽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研究室 18 63 4.0 7.0
5 钟江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研究室 67 232 7.0 12.0
6 李志刚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44 181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隐球菌
热休克蛋白70
两性霉素B
最小抑菌浓度
Westem印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