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合肥市区17.6 km2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装表面,占总面积的73.13%;道路为典型的廊道景观,约占6.89%;研究区城市森林斑块共408块,计161.16 hm2,占总面积的9.8%,平均面积0.396 hm2、最大面积12 hm2,斑块形状复杂、近圆度小,其中48%的班块属于面积<500 m2的小班块,>1 hm2的城市森林班块只占8.6%;水面斑块147块,计149.93 hm2,占总面积的8.54%,平均面积1.02 hm2,最大面积16 hm2;一般绿地斑块255块,计39.74 hm2,占2.26%,最大面积3.86 hm2,平均面积0.1558 hm2.Shannon-Weiner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偏低,分别为0.9284和0.5768.另外,城市森林与一般绿地两类景观要素的总优势度达0.39.由于这两类景观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比较破碎,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又主要集中在西区,分布不均匀,故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受到限制.文中引用自然森林的内部生境概念,确定合肥城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临界面积为9 800 m2,研究区拥有城市森林的内部生境总面积为31.69 hm2,仅为城市森林面积的19.7%,不利于对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境.提出应用内部生境的大小来划分城市森林斑块,建立城市森林小班块-中斑块-大斑块-特大斑块的尺度等级体系.据此提出,研究区各尺度的城市森林斑块面积比为2:2:2:3.同时提出合肥东北部应增加城市森林面积,尽可能建设1.5~3.0 hm2的片状城市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