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技术,并从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改变,对其疗效加以评价.方法对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人采用Seldinger's股动脉穿刺技术,超选择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造影拍片并灌注溶通血管的药物,对治疗前后股骨头区做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改变与治疗前后CT复查坏死股骨头的改变,加以分析对比.结果顺利地开展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后供应股骨头区的血管增粗、增长、增多,血管网增密.复查CT显示:股骨头区囊状骨坏死变小,内有新骨形成,股骨头与颈呈现成骨征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明显,而且微创,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此项技术.
推荐文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技术
治疗方法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动脉融通术介入治疗的意义
股骨头缺血坏死
融通术
介入治疗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
儿童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血管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介入影像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815|R681.8
字数 16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3289.2003.0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东生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3 41 2.0 3.0
2 崔新建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8 50 3.0 7.0
3 刘景璋 4 16 3.0 4.0
4 王兆欣 2 28 2.0 2.0
5 孙立润 1 7 1.0 1.0
6 周之安 1 7 1.0 1.0
7 陈保仑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
血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月刊
1003-3289
11-1881/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82-50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81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