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测试后路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shape memory alloy cage, SMAcage)后的腰椎节段刚度,并与螺纹状和方形椎间融合器比较,评价其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在8例新鲜腰椎(L3-4)标本上,分别从后路双侧植入SMAcage和螺纹状、方形椎间融合器,然后在MTS858 Mini Bioni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试正常状态和3种融合器固定状态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刚度.结果 3种融合器在前屈方向的刚度分别为完整节段的119%,126%,122%(按SMAcage、螺纹状融合器、方形融合器的顺序,下同),均明显提高了融合节段的稳定性(P<0.05);SMAcage与螺纹状融合器(P=0.094)和方形融合器(P=0.537)之间无明显差别;后伸方向刚度为完整节段的94%,96%,93%,各融合器与完整状态及SMAcage与其他融合器之间的稳定性差异无显著性(P=0.093);侧屈方向刚度为完整节段的152%,128%,144%,各融合器均明显提高了节段稳定性(P<0.05),SMAcage较螺纹状融合器明显提高了该方向的稳定性(P=0.001),与方形融合器的稳定性一致(P=0.246);旋转方向刚度为完整节段的84%,82%,70%,各融合器的植入均显著降低了该节段的稳定性(P<0.05);与其他两种融合器相比,SMAcage的旋转稳定性高于方形融合器(P=0.002),等同于螺纹状融合器(P=0.484).结论经后路植入SMAcage后,可以在腰椎单个节段达到高于螺纹状或方形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镍钛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 腰椎 生物力学 刚度
年,卷(期) 2003,(9)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5-9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30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03.09.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达传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135 2700 27.0 45.0
2 尹庆水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 367 4242 32.0 47.0
3 昌耘冰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6 43 4.0 6.0
4 赵卫东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107 2139 27.0 4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
腰椎
生物力学
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