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Moyamoya病的CT、MRI、MRA和DSA的综合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T、5例MRI及MRA、12例DSA的影像资料,比较各自的特点.应用GE 1.5T超导型MR系统行SE、FSE序列MRI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A.结果:CT显示低年龄组(<30岁)主要为多发性皮层下缺血并不对称性皮质萎缩.高年龄组(>30岁),主要以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脑萎缩,或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显示闭塞血管流空效应消失,侧支循环流空信号增多,脑实质缺血或出血改变.MRA直接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及侧支血管网.与DSA对比,MRA能够准确地显示闭塞或狭窄的大血管和代偿的侧支血管网.结论:CT平扫仍是发现Moyamoya病继发病变的常规方法,MRI和MRA相结合可正确诊断Moyamoya病,避免或减少血管造影的次数.
推荐文章
Moyamoya病CT、MRI和DSA的诊断价值比较
Moyamoya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与MRA在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
Moyamoya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Moyamoya病
脑梗死
脑出血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头颈部血管
计算机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狭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oyamoya病的CT、MRI、MRA与DSA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Moyamoya病 计算机体层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17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03.01.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安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2 1 1.0 1.0
2 王秀河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2 5 1.0 2.0
3 刘斯润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3 150 8.0 12.0
4 黄力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10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oyamoya病
计算机体层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